本来这个位置应该是一篇和 GPT 一起折腾主题的感想,但是一方面是写着写着就变得严肃了,另一方面是我福至心灵往 kindle 里下了伍尔芙的《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所以和 GPT 相处的感想就被我愉快地扔进了草稿箱。
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听说过的伍尔芙,大概只是在刷 SNS 的时候匆匆瞟过一眼,知道她是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女作家,和这本《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标题让我想到的是《简·爱》里的阁楼,所以在我的想像里这应该是一本比较严肃的书,然后刚翻开第一章就被行文间活泼跳脱的思绪惊到了。
她真的和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样,用宅宅语说是「电波系」,但是放在小红书上搞不好会被诊断成 ADHD【?
越往后翻越觉得她实在是太可爱了……书中的时间是 1928 年,而我好像从书里看到了一个百年前的电波 mean girl 在向我招手。
一些书摘
但令人吃惊的是,性别话题⸺准确来说是女性这个话题这么招人喜欢,有讨人喜欢的散文作家、灵巧的小说家、获得文学硕士学位的年轻男人、没有学历的男人,以及除了性别不是女性以外没有其他特点的人。
太 mean 了,好喜欢,我甚至为了这一段打了跨页标注……
她的文字一会儿充满攻击性,一会儿又表示妥协。她要么承认自己「不过是个女人」,要么抗议说她「不比男人差」。她面对批评的方式是随性的,有时顺从而恭敬,有时愤怒又强硬。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偏离了事情本身,开始想其它东西。……她因为别人的观点而动摇了自己的价值观。
当时读到觉得自己中了一枪。少年时意气风发写下的文字也百无禁忌,不管是谋杀还是做爱都写得坦坦荡荡,成年以后反而开始束手束脚。尤其是最近的状态简直和这段话描述得一模一样⸺我一边抱着强烈的不服输的「愤怒」试图通过创作来证明自己,又在创作的每一环都触发自己的 PTSD,结果是搞出了一堆华而不实的半成品。
创作可以从痛苦当中诞生,但不是从愤怒中诞生的,至少不是从个人的愤怒之中。
还有一些很好笑的 mean 言 mean 语忘了标,比如讲男性离开女性就没有办法维持他们的大 ego 独立行走的那段,我果然还是太困了。以及这个版本的翻译还是有一些瑕疵,改天换个翻译版本再来标。
一些感想
读到后半我的心情就不那么美丽了,因为我意识到即使她在前半部分的吐槽犀利到足以在 21 世纪的中国互联网被禁言封号,她核心的性别观点也是非常和平的⸺忘记愤怒,忘记性别,不要总因为自己的弱势处境耿耿于怀,尝试用男性的视野理解这个世界。
嗯,我突然想起了前几天在毛象看到的话:「ADHD 不要相信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因为 ADHD 根本不记得自己吃了什么苦。」
我:天哪简直就是我本人。
我想这句话也适用于伍尔芙,尤其是在后记里看到她最后自杀离世,读完书搜索她的生平又发现她因为幼年时的创伤同样也和抑郁症相伴多年的时候。
在读到这些东西的时候我想过或许这是她的时代局限性,毕竟直到十年前女权主义者还在倡议「he for she」;又或者她刻意弱化了自己的观点,好让 a room of her own 不至于真的变成 an attic with her own。但又或许她只是很坦诚地表达了她的摇摆和迷茫: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和男性辩论性别不公上,是不是专注于自己的创作更加有意义呢?
但事实不是这样的。无论你如何专注于自己的创作,那些偏见和谣言都始终存在,而只要它存在,就一定会找到你。即使在百年后的今天也是一样。如果专注于自己的创作就能改变世界,特朗普早就投胎去做 transgender mice 了。
不过好在我们已经可以拥有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一间可以关上门暂时逃避这个该死的世界的房间。
前两天还在自嘲说十年前我还是绿山墙的安妮,十年后的如今却窝在新 blog 里写安妮日记。但我们的 blog 又何尝不是在互联网上的「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呢?
仔细一看又临近三八妇女节了,本来想写很多漂亮话做结尾,但是回忆了一下去年的妇女节自己干了什么真是不禁扶额苦笑……
那就写下最真实的感受吧。
我现在只想隔着百年送给伍尔芙一个拥抱,对她也是对我自己说,你的愤怒和痛苦与你的创作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