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Apotheca ⸸

用筷子的人

病気ですか?
2.6k 6 mins ... ...

  发现了 hugo 一个有点神奇的小特性:date 内填入的时间如在当前本地时间之后则这篇文章不会显示。如果在 vercel 上加入一个每隔 xxx 时间就重新部署一次的设置或许可以利用这个特性来实现「定时发送」的功能……
  嗯但是我对 hugo 的折腾大概要止步于此了(

ʚ ⸸ ɞ

中道崩殂

  老实说我和 hugo 的相性可以说一直不太好,主要矛盾源自我一直执着于在 hugo 里手搓 hexo,虽然最终确实能折腾出来一个结果但收获和付出的精力可以说完全不成正比。
  我觉得我提出的真的是非常微小且合理的要求:比如在处理 <!--more--> 标签时生成一个空 span 或者随便生成什么可以查询到的内容而不是直接 trim 掉;比如在 markdown 标记之间使用中文标点;比如按年月份生成不同的归档页。
  前两者已经解决了然而第三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折腾不出来⸺首先 hugo 没有自带的归档功能,想做一个合集页面只能手动把所有文章拉出来按某数据分组排序;其次如果想按年月归档需要修改 md 源文件在 frontmatter 里手动添加 yearmonth 进行分类;最后即使手动操作了也不成功,因为我修改了文章之后不知道是出现了什么神秘的 bug 总之分类下并没有生成对应的列表。期望生成的应该至少是 years/2025months/09,而实际生成的是 years/page/1,尝试理解了一下行为逻辑就是这个页面并没有获取分类下的*「文章」而只获取了「分类依据」*本身……我能理解但是我不理解……
  但其实我也有纯前端的方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用 JS 把文章按年月切成不同的数组然后点击对应按钮分组显示,但是这太蠢了(指 hugo 的默认行为),我为什么要为别人的错误付出那么多代价……

一些反思

  我觉得我折腾 hugo 这么痛苦它本身需要负大部分责任,一开始我还在用「想要开箱即用的功能就要忍受附带一堆冗余代码的默认框架,想要一个干净极简的默认框架就要忍受不停地手搓轮子」来安慰自己,但是:手搓轮子也得你先有个轴我才能把轮子安上去吧!!!
  我真不觉得身为一个 blog 作者要求程序自带一个按不同时间单位归档的功能是什么过分的需求,但我还是反思了一下自己(我真的太爱反思了):不管更换了什么框架,不管来到了什么样的环境,我似乎都在努力实现同样的需求,保留着同样的习惯。那我改变的意义在哪呢?
  我改变的意义在哪呢?这实在是一个很适合夏天的问题,因为问出来的一瞬间周围的空气似乎就凉了。

  我改变的初衷是什么?是为了逃离 toxic 的环境,纠正错误的社交选择,迎接一个崭新的开始。可是如果我只是在不同的地方做着一模一样的事,那我是不是也会遇到一模一样的人,然后再经历一模一样的折磨?
  听起来就像我逆位的权杖 7,永远反复地试图支撑将倾的大厦,直到自己粉身碎骨的前一刻才舍得逃离。
  是因为沉没成本很可怕。但这沉没成本不就是我自己造就的吗?
  是因为「能者多牢」吗?是因为我有太多的力气和手段,也因此萌发了太过剩的自信,我有信心把一个 50 分的东西改造成 80 分。但我为什么不把同样的精力用在一个本来就 80 分的东西上?
  是因为老师评价的「能力有余,野心不足」吗?因为我只有 80 分的野心,所以我注定要一次次和 50 分的残次品纠缠不清最后为他人做嫁裳吗?

  噢不这些评价用在 hugo 上好像有点太刻薄了,只是它确实不幸成为了我失败的垃圾改造事业中的一环。
  凭心而论,如果作为一个只是单纯记录的工具,按照每周或双周更新一次的频率(那么就不需要月归档),hugo 至少还是有 60 分的,加上可选的环境配置则可以达到 70 分。只是对我来说还不够罢了。

  突然就明白了我的慷慨从何而来⸺依旧是自我投射。因为我是一个很贪婪的人,我是一个难以安于现状的人,所以我会把我的贪婪也投射在他人的身上,不停地提供那些足以让他们「向上」的东西。
  但正因为我是一个难以安于现状的人,所以无法满足于所有已知现状的我也在不断地寻找那个未知的、能够让我满足的未来。所以我总会被那些看起来安逸自在的人吸引,又无意识地把我的贪欲投射在那些已然满足的人身上⸺可他们所安于的泥沼无法满足我,所以为了让我自己也能达到和他们一样的状态,我会不遗余力地试图改造这个环境,直到被放逐的那天
  Mercy is hybris, charity is sacrilege.
  或者说其实我也并不无辜。

  但又想到了 Netzhah。不是永不磨灭,而是永不停歇。
  我知道人总会被自己匮乏的东西吸引,又或者恰恰是永远无法获得的匮乏才会引领着人一路向前。最近在读占星学相关时又学到了两极或二元法则:「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而对立的两面本质上是相同的。」
  所以匮乏即渴望。而这份对「安宁」的渴望又会将我导向何方呢?

筷子

  新建 blog 的时候其实完全没想到会写得这么远,初衷是在毛象上看见一位友邻发布的读书笔记,讲了很多关于西方餐具的故事⸺一开始是手抓,后来为了喝汤发明了勺子,为了吃面发明了叉子,为了吃肉开始使用餐刀,为了抓取烤箱里的食物发明了面包夹,为了打发鸡蛋发明了搅拌器……
  但以上所有情景在中国全部是用筷子解决的。
  所以这篇文章的标题是「用筷子的人」,本来是想吐槽我自己不管是用 hexo 还是用 hugo 都执着于重复用各种方式实现一模一样的功能,就好像中国人用筷子夹遍全宇宙一样……
  或许这也是某种刻在 DNA 里的集群意识,执着于用筷子夹豆腐和执着于用理性感化愚昧是同一个基因片段的表征。我们渴望着有一个极简的终极答案来构成这世间的一切秩序。但它真的存在吗?

新起点

  写到这可以看出我的文思泉涌被什么东西打断了于是再也找不回那种进入了心流的状态……
  总之今日做出的改变:把 Node.js 更新到了 v20,准备开始折腾 Astro。
  看了下正式搬迁到 hugo 是 9.3,不到一周就要二次搬迁这种事真的太违反我的行动模式了,自从做了这个决定开始就浑身不舒服甚至隐隐有一种要起荨麻疹的预感……我对当机立断这个概念或许是过敏的……
  但一方面是 SF 酱恨不得举着个喇叭 24h 在我脑袋边喊:「换 Astro 吧!!!」另一方面是详细了解了一下 Astro 发现这似乎确实是一个可以解决「想要开箱即用的功能就要忍受附带一堆冗余代码的默认框架,想要一个干净极简的默认框架就要忍受不停地手搓轮子」的悖论的框架,它的极简版本就是一个纯粹的 html 文件,而终极形态则可以无缝兼容各种不同框架的组件,啊虽然我大概率还是会自己手搓……
  总之如果说 hugo 的上限是乐高,Astro 大概就是 3D 打印了,看起来会是非常值得的投资。
  但也有劣势:对于纯文字站来说它的性能似乎有些冗余,以及 build 速度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超过 hugo。如果只是想做个人博客的话用 Astro 实在是大炮轰蚊子了。
  所以最终决定用 Astro 做的第一个网站大概会是我的占星学笔记。(因为它叫 Astro!)

  那么接下来的首要目标大概还是收拾收拾用前端手段把这该死的归档页面解决了,复读我为什么要为别人的错误付出那么多代价……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魔女の部屋